何大治、徐胤教授代表团队荣获国际星闪联盟双项表彰
无线短距通信技术是构筑基于智慧连接的数字世界的关键技术。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简称“国际星闪联盟”)是致力于全球化的产业联盟,目标是推动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生态,承载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终端和智能制造等快速发展的新场景应用,满足极致产品性能需求。
3月27日,在深圳市民中心举办的“星闪生态 繁花似锦——2025国际星闪联盟产业峰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团队及国家级平台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凭借在星闪(SparkLink)技术标准制定与产业应用中的突出贡献,一举斩获“星闪标准贡献先进单位”与“星闪广电行业标准杰出贡献”双项表彰,标志着上海交大在推动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从标准制定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中持续领跑,彰显了学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标杆地位。


锚定标准高地:从1.0到3.0的产学研协同攻坚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国际星闪联盟自成立以来,目前已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共1126家,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的生态闭环,2.0标准体系共发布40项技术和测试标准。2024年星闪生态取得显著进展:154款产品通过测试认证,芯片出货量突破7000万。上海交通大学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团队作为核心成员,深度参与星闪1.0至2.0标准的多项标准制定,主导完成低延时高性能Polar编码速率匹配等多项标准必选关键技术。本届2025年峰会上,国际星闪联盟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星闪标准贡献先进单位”称号,徐胤副教授作为团队代表上台领奖。当前,星闪3.0标准正加速推进,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将在星闪短距通信领域持续攻关硬核技术,以创新驱动星闪短距技术标准的深度演进,赋能星闪短距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赋能传统赛道:广电赛道开辟星闪新战场
随着星闪技术的低时延、高并发及抗干扰能力得到验证,其应用场景加速向传统行业延伸。2024年4月,国际星闪联盟联合国家广电总局规划院、上海交通大学、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0余家机构成立广电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组,推动星闪技术向广电领域深度融合。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依托上海交大国家级科研平台,在超高清视频实时传输、多设备协同控制等场景中突破技术瓶颈,助力星闪成为广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为此,国际星闪联盟在峰会上对其杰出贡献进行表彰,何大治教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代表上台领奖。

此次双项表彰不仅彰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全球影响力,更印证了星闪生态“开放协同、跨界赋能”的独特优势。未来,上海交大将继续深化与国际星闪联盟的合作,推动星闪技术在6G通信、车路协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突破,助力中国在新一代通信技术竞争中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