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推动6G与广播协同发展:徐胤副教授获“6G星辰青年科学家”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盛大召开。上海交通大学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徐胤副教授博导受邀做6G Meets Broadcast: Building a Greener, More Sustainable Multimedia Network》报告,获评“6G星辰青年科学家荣誉称号



2025作为6G发展的关键时间点,被业界认为是6G标准制定的元年,全球统一标准的推进将在此期间迈出重要步伐。本届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以“共筑创新 同享未来(Better Together, Better Future)”为主题,旨在推动全球6G标准共识的形成作为切入点,进一步迈向全行业的协同共创,实现价值的深度挖掘和创造。


本次大会在广泛聚集全球知名学者、院士专家的同时,也将特别为全球科研领域的青年才俊开辟舞台,大会特别设置“2025年6G星辰青年科学家”征集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潜力的青年学者。经过大会程序委员会专家的严谨评选,最终选出20名“6G星辰青年科学家”,获选者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上获颁证书,并在各个平行会议上以及“6G青年科学家专场”发表演讲。上海交通大学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的徐胤副教授做了《6G Meets Broadcast: Building a Greener, More Sustainable Multimedia Network》主题报告,积极推动6G与广播融合技术的发展,获得了业内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6G Meets Broadcast: Building a Greener, More Sustainable Multimedia Network

报告摘要

6G与广播融合,构建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媒体网络。当下,5G的能耗正困扰着行业,而6G的吞吐量连接数将百倍于5G,其能耗令人担忧。广播传输共性内容高效绿色,蜂窝传输个性灵活。6G与广播融合可实现双赢:广播能助力6G卸载流量,6G则能保障广播服务接续,协作可提供高效绿色的服务。基于广播、蜂窝运营商及爱奇艺的实际数据,在团队负责人张文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6G与广播融合能显著降低功耗并提升网络容量。进一步研究,发现3GPP广播更适合与6G融合,但性能有待提升。我们团队协同美国高通、中国广科院、欧洲广播联盟等单位,在过去7年中两次推动5G广播在3GPP RAN1的工作组项目(Work Item)立项,累积提交了50余篇标准技术提案,提出的新型编码调制和高效时频域交织等技术可大幅提升传输性能,多个关键技术被写入5G标准。此外,在张文军教授领衔的《6G与广播融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们率先提出了6G与广播融合的网络架构,设计了兼容3GPP的6G广播核心网网元、接口和算法,从内容商、运营商到终端多方面实现了融合。在交大校园搭建的实验网初步验证了在流量卸载、业务接续、沉浸式协作场景下,实现了高效绿色的融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作为唯一中国高校代表,向2025年3月10-11日在韩国仁川召开的首届 3GPP 6G Workshop,提交了《Building the Foundation for 6G: Critical Broadcast Requirements for Next-Generation Collaborative Networks》的标准提案,倡议6G构建更加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媒体网络。



徐胤,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从事5G/6G、广播、短距等通信系统理论、关键技术研究,样机研制和标准化。目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3GPP首席标准代表,美国ATSC IT-5标准组副主席,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副主编。累积向3GPP提交50余篇标准技术提案,多项物理层关键技术被写入5G标准;提出的编码调制技术被美国ATSC3.0广播通信标准采纳,已在全球大范围商用,并向三星、索尼、LG等国际巨头收取规模性专利许可费;提出的Polar编码速率匹配作为核心必选技术被星闪短距标准采纳,芯片已量产超8500万片,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获星闪标准贡献先进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