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委员会



邬江兴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程控交换机和网络技术、高性能宽、窄带混合数字交换系统研究。1998年12月起先后担任“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专项领导小组成员、总体组组长, 2002年起主持国家“十五”期间863计划“高性能宽带信息网”专项工程,担任总体组组长。





邬贺铨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PCM30路复用设备、STH-1/STM-4复用设备、155/622Mb/sSDH光纤通信系统等,领导管理了8×2.5Gb/s波分复用光通信系统,研制开发光通信示范工程。多年连续参加ITU-T网络标准研究组会议,参与了国家重要领域技术政策研究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起草,多次参与了国家通信发展的决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88年一等奖、1998年二等奖,1997邮电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出版专著1部。




李幼平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电子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未来网络中心主任。曾成功掌握“不作核爆炸,照样可以对飞行中的物理装置进行科学鉴定”的遥测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碰撞频率自然增长的科学设想,并建议"慢记快发,边记边发"的工程方案等。近年来,围绕网络演进与融合,研究新一代信息网络关键技术,重点突破和掌握新一代信息网体系结构、新一代互联网、新一代软交换的核心技术,为新一代信息网络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陈俊亮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线600/1200波特及无线600波特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80年代参加“DS-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研制,建立了程控交换机诊断的基本理论。90年代率先从事智能网得研究,其成果已形成产业化并在国家电信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网的软件结构、业务生成、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方法。




李国杰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计算机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效搜索算法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一号多处理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3000超级服务器并实现了产业化,创建了曙光公司,为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1号和龙芯2号CPU。现兼任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学部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863信息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倪光南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计算机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提出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主持开发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汉字处理的一系列技术问题,随后又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型机,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联想微机成为联想公司的主要业务。近年来,致力于在中国推进开放源代码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基于国产CPU和Linux的网络计算机等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产品。





于全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某部第六十一研究所总工程师,无线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军事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型号研制,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军第一代战术互联网和第一部软件定义无线电台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突破了软件无线电、动态自组网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战术通信理论与技术》专著1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丁文华 院士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工程系毕业,历任中央电视台播出部主任、播送中心主任,现任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后主持设计并负责安装彩电中心工程的“播控系统和播出区演播室制作系统”、建立了央视第一套机械手自动播出系统,率先将移动卫星地面站( DSNG )用于各类环境不同地域的直播活动,如香港、澳门回归活动电视直播。近几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了新闻共享、媒体资产管理、数字化改造、国家发改委的《电视节目指南直播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